“砖头院长” 上世纪90年代末,经过改革开放十余年的发展,国内的社会经济状况得到了普遍改善,公众对医疗服务的需求逐渐增大,公立医院的医疗改革则处于以市场为导向的摸索阶段,为石应康这种敢干敢闯的性格提供了发展空间,同时也使得他变得颇具争议性。 当时,已经任院长5年的石应康意识到,随着病人的增多,华西既有的规模已经不能满足潜在的医疗服务需要。他专门请来一家美国公司,分析了华西医院从上世纪70年代到1998年期间近30年的医疗数据,根据门诊量、住院病人数、手术量的增长幅度等,推算出就诊患者数量未来的增长情况。最终得出结论:华西医院至少应该设置3400张床位,才能满足未来25年的发展需求。而当时华西医院刚刚建设完第二住院大楼,实际开放床位也仅达到1400张。 于是,扩建成为医院在短期内得到大幅提升的最好办法。就连石应康自己也曾公开表示,“大医院扩张始于华西。”他甚至因而获得了“砖头院长”的称号。 随着医院规模的扩张,病人资源成为华西医院发展的掣肘。石应康领导下的华西医院开始与周边的医院争抢病人资源。毕业于华西医学院、后来进入成都另一家公立医院工作的曾明(化名)说,“华西医院就像一棵大树,而树底下则是寸草不生,这种影响从2006年左右就开始凸显出来。” 快速扩张和种种内部管理措施的加强,很快使华西医院病床数超过4000张,发展成为中国西部最大规模的医院,并一度成为世界规模第一的综合性单体医院;医院门诊设专科、专病门诊200余种,最高日门、急诊服务量18000余人次,2015年医院门、急诊量高达506万人次。 在任之时,石应康就一直声称要推动中国医疗分级诊疗制度的进行,并借助医疗IT技术实现患者在不同医院间的在线转入和转出,以及医患之间的在线交流。“他其实在练吸星大法,所谓的分级诊疗、基层医疗都是要达到一个目的,即吸引病人到华西医院。”曾明说,“华西医院的绩效考核很严,每个医生都有固定的任务完成量,他们的口号就是分解任务。而要完成这些任务,必须要有足够的病人。” 曾明发现,华西医院通过对病人进行大数据分析,按照季度、半年、年度统计,关注病人从哪里来,城市病人占多少,农村又有多少,为什么有的地方来得少。而这很大程度上依靠其在2001年开始建设的华西远程医学网络。截至2012年底,其接入的远程网络医院总量达到530家。 种种做法,带来的是成都市其他医院对华西的抵制。成都市政府甚至曾呼吁组织一家大的医疗机构来与华西医院抗衡。“我们觉得华西真的是太过分了。他打的旗号很高调,事实却非如此。”面对各种质疑,石应康并不以为然。曾明说,“他太高傲了。” 在主导医院扩张进程的同时,石应康对于华西被合并到四川大学的举措却表现出不满。在很多人眼中,2000年与川大的合并,或许是石应康最终命运的一个节点。 高校合并是上世纪90年代后期到21世纪初中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一个动作颇大的举措。数据显示,从1992年到2003 年,中国对近600所高校进行了合并调整。然而轰轰烈烈的高校合并,也带来了很多问题。华南师范大学副教授瞿华在《我国高校合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文中指出:我国高校合并很大程度上是政府行为,这使合并高校难以超越条、块的界线而择优自由组合,客观上存在“拉郎配”、硬结合的短期行为。 四川大学和华西医科大学可谓上述情况的一个典型代表。两校的合并遭到了华西医科大学几乎所有人的反对:2000年,四川大学总体学科排名位列全国12名左右,而华西医科大学则已在医学院校里名列第三。 如果两校没有合并,按照当时附属医院院长会成为校长的惯例,石应康很可能成为华西医科大学的下一任校长。他曾经不止一次地将对两校合并的不满表现出来。 比石应康小十多岁的梁彤称石应康为“石叔叔”,梁家与石家是几十年的世交。石应康曾经对梁彤说,“领导就是消化垃圾的地方,下属给他倒苦水,倒垃圾,他却没有地方倒。”梁彤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他对四川大学不感冒,也不太愿意和他们发生很大关系,更不太希望外界来插手华西的事情。”不过,通过此次合并,石应康也将原有任期清零,以新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院长身份重新计算任期。也正是这种情况,使他成为中国任期最长的公立医院院长。 据知情者声称,合并之初,华西医院每年只需向四川大学上交少量经费即可,量级为“百万级别”。2011年,华西医院总收入就接近37亿。随着华西医院的发展扩大,四川大学开始试着插手华西医院的管理。然而由于石应康的把控,川大很难将水泼进去,两者的矛盾也逐渐凸显出来。2013年,在石应康离任的时候曾向四川大学递交一份离任报告, “但是却被以‘将自己写得太好’为理由打了回来。”梁彤说,在长达十年的控制和反控制过程中,可以想象石应康身上的压力有多大。 与此同时,华西医院内部的矛盾也日益突出。据《解密华西》一书介绍,石应康的强硬、霸道,使得一些负面意见层出不穷,有教职工开始抱怨石应康利用员工辛苦赚来的钱搞政绩,通过医院规模扩张给自己捞取政治资本。甚至有不少威胁开始出现,曾经还有人给他打电话声称要杀他全家。 据华西医院内部人士透露,在石应康长达二十年的任期内,不止一次有人期望他下台。而当时曾经和他一起奋斗的同伴,也因为院长接任的问题而最终与他分道扬镳。“当时本来已经有院长人选,但是石应康坚持不下台。” 石应康曾经将他的连任归结为等待医院管理的见效。他曾告诉梁彤,“一个医院要做好,不是一届两届连任就能做好的,十年之后才是一个医院管理见效的时候。” 2015年,石应康在公共场合大谈公立医院院长职业化的话题:国内院长隶属于行政编制,基本是按照届数履职,到了规定的最高届数必须要下台,这不是职业经理人的生存环境。“一个健康、合理的职业经理人制度,应该是院长不必为自己的出路问题而头疼。只要院长做得足够优秀,资产所有人就会聘请其继续做院长而不受所谓的届数限制。即便被这家医院解聘,也有可能被其他医院聘用。” 在离任之际接受采访的时候,他曾向媒体表示“(离任之后)肯定会存在一部分制度难以延续的现象,因为我卸任后就变成(推动华西医院发展的)外因,以前是内因。世界上的规律是,外因要通过内因起作用。” 而石应康所推崇的采用“民投公营”模式运营(即由民营资本投入,由华西医院全面负责管理运营)的华西医院上锦院区,据称也将被新一届领导班子收回来。而在石应康看来,这种方式,很好地解决了公立医院投入不足的问题。 石应康并没有因为离任而变得清闲,他开始投身于互联网医疗。“我已经64岁了。互联网虽然是年轻人的事,但其确实有它的好处,可以体验交流,打破很多机构的壁垒,体制机制的障碍。可以改变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石应康曾如是告诉媒体。 2014年11月,他担任了医联众惠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并开发了一个产品,名为“众医帮”。“本以为他退休之后能够闲下来,但是他依然很少能完整地陪他母亲吃完一顿饭。”石应康的一名亲属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