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民党新内阁走马上任后,其政策保守化趋势明显,例如媒体关注的“印钞票”的经济政策。但“印钞票”只是手段,纵观安倍团队当初公布的竞选纲领,其经济政策的实质是“紧缩”,其重点是削减社保与公共服务,与目下欧洲列国无异,与当初小泉内阁的邮政改革也无本质区别,与前任野田的“消费税增税”政策相比,实质上一个是“开源”一个是“节流”而已,本质都是降低目前人民生活水准,牺牲民生为资本渡过难关,玩这样的把戏,实在是把老百姓当白痴了。 而日本当局准备实施的和氏“量化宽松”,其对本国内部购买力并无实质提高,反而将使本国多数群众生活水准面临下滑,也在事实上执行了类似于欧洲的“紧缩政策”,只不过此“紧缩”是为了从本国老百姓手中圈钱冲销过去日益积累、达到世界第二水准的国债。这一举措反映了,日本当局对于目前经济增长预期由向上调整到向下——过去发行国债是指望危机早早过去,以凯恩斯式的权宜之计渡过难关,如今危机缓慢深化却漫长难以结束,再发行国债,恐有主权债务危机之危险,而使新政府不得不不择手段消化此债务。然此举在目下无异于饮鸩止渴,将有使国内矛盾进一步激化的危险。 在出口方面,以超发货币降低出口商品的劳动力等各项成本,确实能为出口争取一定竞争力,然日本最大出口市场美国已实施QE4并致力于恢复本国实体产业,将不会坐视日本出口产品增强竞争力,此政策对美恐大打折扣;而对于另一重要出口市场中国,且不谈中国是否与美国同样将采取反制手段抵消日货之优势,以日本的特点来看,其原料与制造依赖外国,尤其是中国,日元贬值也将使原料和人工成本相对上涨,因而目前在华日企将更难以撤出中国,而更加依赖目前在中国获得之原料、物流与人工优势,而此种情形将使和式“量化宽松”也很难收到刺激本国就业的效果。 资本主义在当代的发展已经证明,在资本家生产与人民需求严重脱节的情况下,其经济政策将导致通胀与紧缩并存的恶果——在国内消费领域通胀、人民生活水平下滑的同时,对外贸易等领域却严重不景气、呈现出紧缩,这仍然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与私有制之矛盾其运行结果——资本有逐利性,而本国大多数群众急需的商品和服务却无法提供暴利,于是资本或变为金融资本四处圈钱如美国,或变为国际商品资本逐利于国贸如中日韩,但长此以往最终导致一国经济结构畸形发展,对某一特定资本增值渠道形成“路径依赖”,而不可自拔。 大萧条时期,罗斯福实行凯恩斯主义政策能够成功的关键不仅在于大力举债刺激经济,而在于以公共政策保障民生、尤其是与工人阶级暂时妥协,从而得到本国劳动者支持而愿意暂时忍受生活水准的下降,最终保住了本国资产阶级统治。然目下列国之政策,空有罗斯福之皮毛,不得要领,反而愈加剥夺本国民生,政治趋于保守,致使民怨沸腾、动乱四起,与罗斯福新政可谓南辕北辙。缘木求鱼,焉能得之? 反观目下之中国,其于国际经济格局中之地位与本国增长方式,类似于日本,中国之地方债,不亚于日本,然地方政府为一己私利,往往不顾民生与长远,于此萧条之机仍疯狂滥上项目,不顾外部价值获取渠道日益枯竭,而使未来危机之根源日积月累,其短视令人咋舌。且不论目前之项目建设于民生之永久损害与牺牲,未来危机爆发,恐中国当局也只能如目下之日本,超发货币以冲销地方债,而将民生置于万劫不复之地。恐地方之执迷不悟,长此以往,将使我国疯狂燃烧殆尽,徒留尸骸,此即为资本主义制度下之“大跃进”——曾经的“大跃进”,尚且有民众热情之基础,而如今之“大跃进”,一开始便损民益而肥少数资产者,为大众所唾弃,列国皆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