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高田因缺陷气囊破裂问题已经陷入经营破产。看上这家被认为最终负债总额超过1万亿日元企业的依旧是此前收购大量经营不善日企的中国企业。不过,这次通过旗下美国汽车零部件企业Key Safety Systems(KSS)伸出援手的宁波均胜电子只是一家新兴零部件厂商,在中国也不怎么出名。探寻宁波均胜电子收购高田主力业务的背景,将能了解到某些“中国特色”的经营之道。 正如一年前收购东芝白色家电业务的美的集团、2012年收购原三洋电机白色家电业务的海尔集团一样,此前收购日本企业陷入困境业务的全是中国的大型企业。 但此次却不一样。某日系大型厂商的高管表示,“从没听说过均胜电子”。在中国的汽车行业内也能接连听到这样的声音,那么均胜电子到底是怎样一家企业呢? 均胜电子是一家成立于2004年的年轻企业,经营电子相关的汽车零部件业务。在6年前的2011年,销售额才刚刚500亿日元出头。就是这样一家小厂商,在创始人兼董事长王剑锋2011年访问欧洲考察德国企业的工厂后迎来了转机。 王剑锋被最尖端的工厂所震惊,他问随行部下用10年时间能造出这么先进的工厂吗?所有人的回答都是不能。找不到解决办法的王剑锋露出了无奈的表情。 从那时起,王剑锋大幅改变了战略。他认为光靠自身努力不行,还是收购见效快,马上开始收购欧美企业。包括高田在内,目前收购的汽车相关企业已经达到8家。 但直到最近都还默默无闻的厂商,为何能将全球大型汽车零部件厂商高田收入囊中呢?这里面就有着不同于日本的中国特色收购。 通常情况下,收购时首先要评估未来的发展前景,认清“希望取得怎样的促进效果和互补关系”。但在中国最重要的却是“炒作题材”。 均胜目前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上证的个人投资者占到交易量的8成以上,是一个特殊的证券市场。机构投资者通过详细分析企业的业绩、业务成长性、风险来选择购买股票,而个人投资者则“倾向于根据题材买股票”(某证券公司高管)。 这种情况往往会导致企业股价虚高,均胜也不例外。均胜2015财年(截至2015年12月)的全年销售额约为1300亿日元,但市值却一度达到6000亿日元。原因就是对欧洲的中小规模收购案成为炒作题材。 如果企业能受到个人投资者的关注,股价就会上升,市值也会随之增加。自然而然,企业的融资能力会提高,如果能成功收购,“想要进一步投资的基金将会滚雪球式地增加”(市场相关人士),这正是中国股市的特点。实际上均胜就是这样迅速成长起来的。 因此,对于中国企业来说收购后的重建措施往往都是次要问题。对存在的一定风险视而不见,毫不犹豫地进行收购,这对困境中的日本企业来说犹如是雪中送炭。 更何况此次的收购对象不是相继被出售的日本机电产业,而是属于汽车产业。“日本优良汽车产业难得的出售”,这在中国很容易成为炒作题材,市场人士也兴奋起来。实际上均胜的股价在最近一个月里已经上涨近15%。政府也对这类有助于强化制造业的收购表示欢迎。 王剑锋曾表示,随着(从2011年起积极实施的)一项项收购案的顺利进展,现在有些收购上瘾了。王剑锋2014年进入美国福布斯全球富豪排行榜,个人资产达到一千多亿日元。这次他又给中国媒体制造了惊喜——蚂蚁(均胜)终于吞掉了大象(高田)。 2017年是老字号高田创业85周年,在创业仅14年的中国企业旗下会走上怎样的重建之路呢?高田真正的考验和对均胜经营能力的测试也许才刚刚开始。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中村裕 广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