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追寻五大保障的方向~拒绝套主义马甲的形而上--|-- 向我们+提问 --|-- “说天下”

[散文] 2020平静的春节,硝烟弥漫的年

2020/4/4 00:13
2380
三十年前,在中国城镇里,无论全民制还是集体制职工,都仍然饱含希望。他们或许没有想到,仅仅三十年过去,已经再也看不到全民制和集体制职工的骄傲和自豪,甚至当年他们引以为身份标签的工厂,也不再是他们的工厂。当然,他们的孩子更不用提,和工厂之间的关系。

并不是所有人都会怀念年少的青春。记忆对于不同的人生经历,有着不同的份量。参加过三峡工程建设的朋友说,作为爆破工程师,曾经差一点被炸死。所以,在三峡施工的经历,一直是他记忆中很有份量的部分。

我很希望年迈的父母能够和我讲起他们当年的经历。那是烙印在他们人生记忆里的时光,每次讲诉都能依稀感受到生命在飞扬的状态。其实一如我自己有时也会回忆起曾经,体会那些被刻画下风霜的经历。

2013年的时候,机缘巧合结识了一些朋友,他们大部分属于“学生工”——毕业后进入工厂成为工人。其中一位来自湖南的朋友,讲起当年和几个同学坐大巴车来深圳路上被宰客的经历,眉飞色舞,那可能是他们第一次社会抗争,不甘的情绪十几年也未曾消磨。

我恰是能够理解的。早年曾跟大巴车跑过客运,能够想象整个过程那种气氛。

只是不曾预料,多年后在那样的背景和环境下重回类似场景的想象。说起来这有点象2009年从贵州返广东的绿皮火车上,无座的我们挤在车厢卫生间和洗手台过道,我站在那,面对洗手台上坐着的姑娘和旁边年轻人聊天,一路听着出门打工的青年话题,完全想象不出来更久远曾经频繁的绿皮车经验。

从贵州到广州要一个通宵,人满为患到时候没有更好选择。幸好,那时候我的心态是稍微没那么沉重的,但也回忆不起来是如何撑到了广州,下车后还能很有精神的去拜访朋友寻求支持。此时此刻再回顾过程,时空变换,场景依稀,但场景里的人生已有不同的涟漪。

这就不得不想起电影《钢的琴》。东北全民制职工有点皮,在北京知识分子的弹拨下,好像棉花一样,暖暖的捂住一段时光,包括那些灿烂和辉煌,也包括象屁一样属性的浑浊和阴郁。

其实他们多余的是缅怀,贫乏的是创造,所以缅怀的力量看似很阔大,一落下现实里,下场就屁都不是。从未看到和想象得到有人能够从这种缅怀中,得到力量。

这象不象我们厂宿舍区里的气氛?我不经意会问自己,那种感觉的恰当参照是什么。回家的时候,已然发现工厂的主体淡入云烟,社区似乎在取而代之?

然而,经过肉联厂宿舍区门前,望着里面的宿舍楼,旧日的模样。听着老妈讲起曾带过我的阿姆和她家的人和事,那些琐碎闲话,又是一个厂的感觉。只是……无力感也随之突如其来,不激烈,却深刻和沉重的,没有语言。

闲暇时间出来漫步,经过厂门口,不曾停留,往前继续走,经过铁道口,那条通往肉联厂的专线铁轨还在,虽然荒废但未拆除,我前后望了望,这条路上仍有老人循迹而往,可以到达一个菜市场。而年轻人经过,总会有时候注意到,这是个铁道口,这里有条铁路,铁轨还在。

这个春节在武汉肺炎之前来临,宿舍区里很平静。除夕夜,默默写上平安联,老人们聚焦这个词……现实却弥漫着硝烟。
价值在于分享,传播始于碰撞
0 人收藏
转载请注明“来源:hongge.net”,否则谢绝转载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