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
抒
史
经
图
运
脸
科
80%
搜
本站搜索
注册/登入
登录
注册加入
QQ登录
微博登录
提示:
追寻五大保障的方向~拒绝套主义马甲的形而上--|--
向我们+提问
--|--
“说天下”
[转贴]
读诗鬼李贺的《苏小小墓》有感
2008/2/2 22:03
2827
2
回评
收藏
李贺的诗歌素来以“奇”著称。一片奇情壮彩,迩思遐想,往往落在常人意想之外。他的这首脍炙人口的《苏小小墓》就正是如此。
据史载,苏小小生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乐府广题》认为苏小小是南齐人;《方舆胜览》称其为晋朝人。总之,苏小小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生活在诗情画意美江南的一位名妓。
我们不妨假设苏小小是南齐人,而作为中唐诗人的李贺,为什么要造访距己300多年以前的苏小小的墓,且写下了如此深情的诗呢?让我们先来看看这首诗:
幽兰露,如啼眼,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草如茵,松如盖。风为裳,水为珮。油壁车,夕相待。冷翠烛,劳光彩。西陵下,风吹雨。
用现在的眼光来看,这首诗简直就是一首凄美幽婉的MTV。画面首先出现的是兰花的形象:“幽兰露,如啼眼。”兰花,是中国文人的爱物。它高雅脱俗,沉静端庄,含蓄柔美,不事张扬。用兰花作苏小小的陪衬,则苏小小虽落风尘,却出淤不染的形象,就亭亭而卓立于读者的面前且呼之欲出了。兰花本生于幽谷,但这一株兰花却无奈地流落于风尘,这真是它的大不幸,于是我们面前的这一株兰花,就是带露含泪的兰花。
懂得欣赏兰花的人都知道:兰花最耐人观赏的就是它的叶子。它的叶子细长而尖,却绝不倒伏;虽有飘柔之态,却绝不作阿媚之姿;叶条尽力向前伸展,叶尖却有收缩之势,且笔走中锋,极类楷书之悬针笔法;叶面革质,细看有光泽。若簇为一丛,则碧叶条条疏朗,绝不密到成撮;且各有姿态,绝不长成一式:或作淑女之长剑,或作夫差之吴钩;或如弯弯之柳眉,或如飘逸之长绸;而且,每一条都会长向不同的方向。
但画面中的这一株兰花的叶条,却在画出了一个幽美的弧线之后,在叶尖儿上悬凝了一滴清露,有如苏小小含情且含泪的眼睛!
多么幽婉,多么凄清,多么纤细的情感,又怎能不让人产生深切的同情?
这一滴泪,不如“秋雨晴时泪不晴”(苏轼)之多,不比“梦不湿行云”(吴文英)珠泪之残,又不至如“尽迟留、凭仗西风,吹干泪眼”(蔡伸)之干;它既不是“捣就征衣泪墨题”(贺铸)的声泪俱下,也不是“肌玉暗消衣带缓,泪珠斜透花钿侧”(文天祥)的清泪横流。它只是静静地,无怨无悔地轻悬在那里。
还是林逋写得好:“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送迎。谁知离别情?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头潮已平。”(《长相思》)
是的,“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同心难结,空守何用?令人心痛!于是我们的面前就出现了一朵烛光,它摇闪着,飘曳着,苦守着;灯花结了剪,剪了结;结到无可结,剪到无可剪的时候,心也要碎了吧。
但是画面却让人们仍旧看到她的希望:“草如茵,松如盖。风为裳,水为珮。油壁车,夕相待。”如茵绿草,如盖青松;衣袂轻扬,环珮叮当;乘油壁香车的小小在期盼:那骑青骢马的郎君啊,你为何迟迟不来呢?
然而画面又再一次地切换到了那朵烛光上:“冷翠烛,劳光彩”,烛心空翠,烛光徒彩,那清冷的烛光惨淡着我们的眼睛,也惨淡着我们的心,更映射着痴情的小小的心。
这时,幽暗的背景以无可回避的凄怆压抑了我们的心:“西陵下,风吹雨。”西陵,它抹黑了仅有的光亮,抹杀了最后的希望,画面漆黑到伸手不见五指了,我们只能听到幽咽的凄风苦雨在如怨、如慕、如泣、如诉,啊,“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这支MTV的配乐,当用二胡;或箫,或埙。
想来诗鬼李贺原本对人生也该是有热切的期待与深情的企盼的吧,只可惜那名讳的“西陵”,压垮了他最后的希望,转而织成这只奇异的短歌。(来源:和讯博客 发表者: 舞花风)
价值在于分享,传播始于碰撞
回复
0 人收藏
转载请注明“来源:hongge.net”,否则谢绝转载
2 个回复
倒序浏览
举报
显示全部楼层
丁丫丫
|
2008/2/4 08:47
听没到```
回复
举报
显示全部楼层
石秋
|
2008/6/5 23:07
一个在文字历史上非同寻常的人,极致的人。
回复
返回列表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返回顶部